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创新动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焊接资讯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创新动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创新动力
作者:Rito
发布时间:2017-05-18
浏览次数:20
关键词:汽车
厂家:无锡睿特超声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李工
手机:18914161761
邮箱:offensive@163.com
在线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商信息:营业执照
详情

5月14日~16日,2017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内外汽车领域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围绕“创新驱动、品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新趋势”的主题进行讨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到当天,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新能源车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国内自主品牌“唱主角”的格局。去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占世界市场的50%。未来,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进一步突破,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传统和新能源两条腿走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良莠不齐的现象令人担忧。

新能源汽车是集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代表性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有强大的资源、雄厚的资本、坚定的信念和创新的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时,还要打破行业壁垒,打开企业围墙,实施创新型发展和开放型发展。

传统汽车依然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产品基数大,消费人群多,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依赖于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条腿走路符合中国国情。

电动汽车发展需要社会支持

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有多快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还可以增加近一倍。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产量很可能达到5000万辆/年。今后若干年内,中国汽车发展的速度应该在7%左右。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形势好的时候开拓市场,在发展形势不好的时候,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平台。

实践证明,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在中国的创新速度远远快于世界上其他地方。我认为这是因为政府采取了干预措施,而这样的干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和传统汽车不一样,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社会和基础设施的配合,没有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不可能发展好,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恰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解决新能源车消费痛点

在汽车行业,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品牌影响力上,但品牌影响力是结果,其背后是产品品质、核心技术、模式创新的差距。

当前,汽车消费领域的趋势就是消费升级,汽车消费的重点正在从基础的可靠性质量向感官品质、性能品质转变。可以说,品质保证是目前中国品牌汽车实现突破的基础软肋,而这一软肋的突破面临开发技术提升和供应链成本优化的难题。比如,新能源汽车要解决当前的高购买成本、低续航里程、车辆安全隐患等消费痛点,在技术和成本上均有较大压力。

中国品牌品质软肋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的支撑不够,是企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靠洋品牌零部件“加身”的拿来主义,并不能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的品质和形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车市场销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消费者在汽车定制、使用、维护、保养、二手车等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需求愈加多元且强烈。未来,加快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中国品牌汽车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的重要方向。

先把新能源车用起来

车到底是拿来用的,还是拿来卖的?过去中国的燃油车销售量逐年增加,因为买的人多。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买得人少?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到位。对于厂商来说,是先把新能源汽车卖掉,还是先用起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消费行为的改变可能需要几万亿元投入,可真正改变消费习惯的撬动点就是变成用户。在变成用户之后,改变消费习惯就变得容易。

当个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动力还没有那么足的时候,先把车用起来,这是电动汽车运营商这段时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希望先在一定的城市里,在一定的消费人群中创造使用习惯,先满足一部分人群的使用需求。所以,不能让共享汽车像单车一样在城市中没有节制地投放。

未来,我们可能不需要购买私家车,而采用共享汽车出行。那时,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是基于共享的使用,而不是基于占有的使用。

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