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2016年上半年统计,中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同时各地方还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4万台,比2015年全年产量增长逾90%。仅用5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就增长了近3000家。
机器人大量使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统计显示,自2013年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后,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2014年全国销售工业机器人超5.7万台,增长54%;2015年销量增至6.8万台;2016年机器人安装量更是高达8.5万台,超过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的30%。
机器人技术在产业水平上与国际欧美日等巨头企业都还有不小的距离。近年来,虽然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研发上取得了“点”的突破,并已投产,但我国企业在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可靠性仍需持续提升。此外,对焊接、手术医疗等复杂技术的掌握很不够,尤其在感知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需加速追赶。
另外,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也存在着着三大软肋: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市场份额约90%;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84%;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90%份额。
无锡睿特认为,未来,国内机器人市场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不足也将会成为制造业亟需攻克的一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