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1.7万辆和40.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9%和6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万辆和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和17.1%。
2017年4月11日,中汽协发布一季度产销数据。1~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13.31万辆和700.2万辆,同比增长7.99%和7.02%,成绩喜人。经过前两个月的销售爬坡,3月份,新能源车市场产销逐步走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显回暖,外界对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预期也在不断向好。
分析认为,一季度的整体下滑主要在于1月份的拖累,新旧政策切换、补贴退坡、地方目录出台、新目录审核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1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下滑。但从2月份开始,市场就逐渐回升。3月,新能源车销量为3.1万辆,同比增长35.6%。可见,随着政策的落实,新能源车市场正在逐步切入快车道。
实际上,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开始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到2015年上海、北京等地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爆发,再到2016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百万辆级体量,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全球市场的50%,成为全球的电动汽车市场。
不可否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归功于国家的鼓励政策,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是世界高的,正是这样的高额补贴起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政策也是这样。补贴强度不足,难以起到激励效果,补贴强度大了,难免产生对技术发展的不良影响,也包括少数人铤而走险骗取补贴。
而且从理性角度分析,过去一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这些主动干预行为,有正面效应,也存在负面效应。
正面效应在于,这些新政策纠正了前期政策的偏差,终会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为健康、更加具有可持续性;负面效应在于,政策调整不可避免地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包括地方政府补贴强度、标准的不确定性,产品管理方式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预期产生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不确定性可能会延缓新车型开发等诸多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按照国家部署,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退坡的年。虽然政策退坡,但在基于政策将继续支持的预判下,以及连续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公布,业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比较看好。
中央层面的政策面临几番调整后,核心相关的一些政策和目录相继落地,但多数城市的地方配套还未及时跟上。截至目前,已经出台地补政策的城市有北京、天津、江苏、甘肃、山西、福州、西安等,有望近期落地的城市是上海和深圳。
在新能源汽车回暖过程中,除了政策方面的变动,车企的动作同样不容忽视。目前,新能源车企正基于市场需求加快推新品,推动消费结构变化。就具体车型类别来看,新能源SUV车型正不断增加,并且逐渐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凸显在数据上,3月SUV车型在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已达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