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线束与汽车同步诞生的。汽车的初始状态,结构简单,机械控制占主导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更着重汽车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汽车电线束仅作为整车的一个部件,始终没有得到过重视,对其技术质量的评价也只是电路的导通与否,汽车电线束的加工工艺为手工的铰接、焊接、栓接等落后工艺,其连接器等零件的可靠性、互换性和缺陷的可维修性就更差了。
80年代初,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压接工艺的进步和成熟,尤其是全自动压接机的问世,使汽车电线束的制造技术产生了质和量的飞跃,汽车电线束的单线抗拉强度大大提高,机械性能趋于稳定,压接点的电压降可得到有效控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整车的可靠性成倍提高,同时汽车电线束的功能由单一的供电回路扩大到信号传递。
进入90年代后,除原有的仪表系统、发动机系统、照明系统等日益完善外,相继出现了安全气囊系统、刹车防抱死系统、中控锁电动门窗系统、防盗系统、电动座椅系统以及汽车音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等,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智能和可靠性。然而,电气系统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终端电器的增加,不仅增加了能耗,信号传输能力也收到了强烈的挑战。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电线回路,使电线束、连接器、继电器、传感器等不可避免地剧增,汽车电线束的重量和体积也达到了汽车难以承受的范围,一辆中档水平的轿车,有上百对连接器、数以千计的接点,所用的导线总长度达1500-2000m。
因此,提高汽车电线束的信号传输能力和减轻重量自然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主要课题,同时也预示了汽车电线束的发展方向。
- 上一篇:国内汽车电线束行业发展趋势
- 下一篇:超声波焊接汽车线束工艺分析